北京时间:
头条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成功研发新冠病毒疫苗” 是真吗?

更新时间:2020-02-25点击次数:16777215次字号:T|T



新冠疫情自一月份爆发,至今全国已有近八万人确诊。染病人数超过非典十四倍不止。


新官上任后武汉“应收尽收”,建设方舱医院,扩充了大量床位,集中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确实做得比蒋超良、马国强在任时要强太多。但由于蒋马敷衍塞责,欠下的疫情账太多,收拾残局没那么容易,武汉抗疫离拐点出现还相当遥远。


最近武汉确诊病例数急跌,从四位数“跌回”三位数,真实原因是卫健委的计算方式再次变化,不再计算临床诊断病例,只计算通过实验室核酸检测的病例。而根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的说法,核酸检测的检出率仅40%左右,存在漏诊的可能。




湖北之外,各地都在津津乐道于“病例零增长”,似乎一派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态势。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全国复工之后,人员在社会上日复一日大规模流动在所难免,而新冠病毒异常狡猾,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奇高,他们直到被确诊前都不知道是自己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可以说,复工后的三月份,对于一二线城市才是真正的危机时刻。回看历史,非典在北京和香港大流行,正是在三月和四月。




瘟疫蔓延以来,除了暴露了湖北的官僚主义,还拷问着世道人心。那些所谓“基层防疫人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闯屋打耳光有之,绑人一串游街有之,出动无人机恐吓行人有之,捆绑罚跪有之,警察动辄就把不戴口罩者按倒在地反剪上铐,联防队员当街毒打美团配送员,士多店开门就被“执法者”强行搬走货物和香烟……


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不作为,甚至伙同超市和骗子哄抬物价,几颗蔬菜卖到几十块钱,一条鱼卖上百元的。武汉一个网名“雨儿”的大嫂一通“汉骂”,直斥他们“沆瀣一气、一丘之貉”,最近几天火遍社交网络,连作家方方都点赞。


这也罢了。说到底这些家伙只代表“基层掌权者”,就算再不像话,也很难说他们就代表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究竟谁代表着社会良心和民族精神呢?无非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公共知识分子和实用型的知识分子——科学家。针对目前疫情态势,起作用的就是科学家里的医疗专家们。


那么,2020年的知识分子们都干了什么呢?


疫情爆发至今,我们没有看到哪位有影响力的公知敢于大声疾呼,发出倡议建言,或者问责地方政府。或许有一个,女作家方方,在微博上连载她的武汉日记。但囿于其见识和胆魄,大多流于婉转哀叹,够不上犀利,更谈不上鞭辟入里。至于男作家和男公知?一个都欠奉。正合了花蕊夫人的那句名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而代表实用型知识分子的科学家们,表现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先是公开扬言疫情“可防可控”,没几天自己没防住被感染了,又迅速“变坏事为好事”,于1月23日公开向媒体推荐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大肆鼓吹这药治好了他的新冠肺炎。


这招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医学界专家里掀起了推荐药物的高潮。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及武汉病毒所宣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并由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官微公开发布该消息。一夜之间,药店和网店的双黄连制剂被抢购一空。连猪用的兽药双黄连都几乎卖断货。


2月4日,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说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可以“有效抑制冠状病毒”,并建议将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然而,这两种药仅仅是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毒性、人体临床均未进行实验,这就大张旗鼓地推荐,并真的列入了国家级《诊疗方案》了。


不但如此,翻开《肺炎诊疗方案》,连藿香正气胶囊 (丸、水、口服液)、清肺排毒汤、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 (颗粒)、疏风解毒胶囊 (颗粒)……这些中成药也堂而皇之被列入治疗推荐名单。


到了今天(2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突然高调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这个消息是天津津云新媒体首发的。


报道称:“该新型防治制剂以食品级安全酿酒酵母为载体,以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为靶点产生抗体。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反应。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寻求合作方,希望能推动疫苗制剂早日走向临床,为疫情防控发挥作用。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布置进行动物毒理学、免疫效力、中试生产等评价,希望有资质的企业和单位合作完成疫苗制剂后续评价流程,加速推进疫苗制剂的临床验证和推广使用,助力疫情的防控。


请注意,根据报道原文,该“疫苗”并没有完成动物毒理学、免疫效力和临床验证,这就胆敢声称被“成功研发出”了。其成功的唯一依据是“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反应”。


按照这个逻辑,我是不是也可以宣布我成功研发出了预防新冠病毒方案?预防方案内容是,每天喝武夷岩茶,抽古巴雪茄一支。依据是“我本人每天口服若干剂量,无任何副反应”。黄教授团队和上述媒体的逻辑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经查,津云新媒体集团是天津喉舌媒体。作为一家喉舌官媒,作如此哗众取宠的报道,至少有悖于“八荣八耻”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一条了吧。


什么是科学?就是一种药物是否“成功”被研发出来,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瑞德西韦是否能有效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目前尚没人敢下断言,还在武汉临床试验呢。黄金海教授的“疫苗”,连动物毒理、免疫效力都没做,临床验证根本没开始,就敢号称自己成功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口服新型防治制剂”?


据一财报道,“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阶段: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其中研发阶段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也是最核心的一步。从拿到病毒开始研制疫苗,到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研发阶段。主要为以下几部分: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而实验室研制阶段又是 ‘最最不靠谱’的阶段,要反复修改流程、反复检测结果,才能得到预期想要的疫苗。”


临床有效,才叫成功。无效,那就叫失败。这个道理,黄教授不知道么?


其实鉴别该“疫苗”成功与否,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黄金海教授本人亲自口服完之后,不戴口罩、护目镜,不穿防护服,去天津新冠肺炎病人所住的病房,轮流与各位轻重症病人同吃同住14天。14天之后黄教授进行几次核酸检测,确定没有感染,这个“疫苗”才算成功,才能被称为新冠疫苗。否则,只能被称为韭菜苗。





对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团队2月21发表论文,称“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和阿比朵尔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而两款药物的不良反应都值得警惕。”


换言之,王广发专家和李兰娟院士的重磅推荐药物,其实是无效的。


至于新冠疫苗?别闹了。


非典爆发至今已整整十七年,谁曾成功研发出了非典疫苗来着?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hollywoodvip@126.com。本文转载,不代表我们观点。



shenmk (编辑:shiqi)
  • 游客

    “大锅药”请领导先吃,治好了脑子再说话(组图)

    2020-03-03 10:33:19
1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注新闻网
推荐文章

[京ICP备09033879号-4]新闻出版许可证:京新出证字第00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批字第直110105003546 号]
Copyright © 2015 联合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