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题:守护共识需中美相向笃定而行――中美经贸北京磋商传递的信号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于佳欣、刘羊D、胡璐
中美双方6月2日至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多位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专家认为,短短一个月内,中美先后在北京、华盛顿、北京三度磋商,双方对此重视程度之高不言而喻;要守护反复磋商达成的成果,关键在于两国恪守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相向笃定而行。
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迎来积极具体进展
5月15日至19日,中美经贸代表团在华盛顿进行“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的磋商,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了联合声明。
此次易边再谈,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经贸磋商能够取得积极具体进展,不仅对两国是好消息,对全世界也是如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此次磋商是对华盛顿共识的细节落实,说明中美经贸关系还处在正常轨道上。
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战略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告诉新华社记者,众所周知,此次磋商前,美方释放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方保持理性克制,在坚守始终一贯立场的同时充分展现诚意,这也是磋商能取得积极具体进展的关键因素。
在华盛顿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对于此次磋商在农业、能源等领域取得的进展,专家认为这是互利共赢的结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扩大清洁能源进口是优化能源结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有需求,美国有潜力,中美能源贸易是共赢的。”
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看来,扩大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既可以丰富我国百姓餐桌,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美两国的企业和人民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既定节奏不会变
中方3日就此次中美经贸磋商发表声明指出,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既定节奏不会变,一个重点就在‘既定’上。”张宇燕认为,也就是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不是临时起意而为之,更不是身不由己而为之,而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主动抉择。
今年以来,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到几天后将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再到今年11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始终是其中的关键词。
“既定节奏不会变,并不是说中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而是说中国对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有着长远规划和考量,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实际出发,牢牢把握节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注意到,中方声明中提到,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
“可以看出,中国不仅踩着自己的节拍扩大开放,还面向全世界实行非歧视的开放政策,这里面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意涵,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质与担当。”张燕生说。
深化磋商首先要夯实不打贸易战这个前提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在上一轮华盛顿磋商中,中美双方都确认,不打贸易战。这是中美经贸磋商得以存在乃至延续的基本前提。
然而,在此轮北京磋商前,美方发出了一些“噪音”“杂音”。中方在声明中明确指出,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这是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张燕生说,如果美方反复折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那将彻底颠覆磋商成果的基础,那么磋商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屠新泉认为,事实上,中方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既不恋战,也不惧战,尽最大努力避免贸易战、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美国也应该有大局观,采取切实努力把共识转化为行动,用长远的合作的眼光对待中美贸易问题。”
“中美经贸发展只有相向而行,才能创造更多机会,在共赢格局下为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李永说,“贸易战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伤害。以伤害大小评判输赢胜负,是不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落后思维。贸易战的溢出效应,还会伤及无辜的其他国家。”
专家认为,中美经贸磋商成果来之不易,不希望看到这些成果付之东流,希望美方同样珍惜,以积极共赢的态度解决双边贸易关切,这将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