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出国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正文

【留学】可以直升为啥还要读预科?

更新时间:点击次数:16777215次字号:T|T

去年自英国高校联盟“罗素集团”成员之一的伯明翰大学宣布,从2019年起,中国学生可凭借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读该校本科课程以来,莱斯特大学、邓迪大学、肯特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也纷纷官宣将在2019年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一时间,中国学生欢呼雀跃,高考成绩又“搞定”了英国的名牌大学。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学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多读一年预科再升本科,而是直接用高考成绩就可以入读本科了。那么多读一年的预科,是否就毫无意义呢?

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本科难度高

首先回顾一下英国伯明翰大学利用高考成绩直升大一的要求:

1.完成高考并获得高考总分至少80%以上的成绩,比如高考总分750分,至少要达到600分;包括如果是对A-Level数学有要求的专业,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也要达到80%以上;

2.完成高中并获得高中毕业证,高中平均分成绩至少85%以上,比如满分100分,至少要达到85分;包括如果是对A-Level科目有要求的专业,那么高中相关单科成绩也要在85%以上;

3.达到所申请本科课程的英语语言要求。(雅思6分~7分,单项有要求,不同专业要求不同)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光有优秀的高考成绩申请直接读本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国内高中毕业生而言,在高考取得高分后,能否顺利入读英国名校,还有两个重要前提:首先是语言关。伯明翰大学的雅思成绩录取要求一般在6.5分以上,对于中国高中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即便是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标准。数据显示,中国内地高校学生的雅思水平在5.5~6.0分,高中生则是在5~5.5分之间,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其次,考了雅思也不意味着能顺利融入国外课堂。中国学生能否适应英国的教育方式,也是个最现实的难题。

想要真正直入英国名校本科大一,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既要日常平均成绩,高考成绩及语言成绩均要满足需求,还要充分做好接受全新国外课堂的应对准备。因此,建议对伯明翰大学等英国名校感兴趣,但水平还没达到直录要求的学生,先入读英国大学预科,做好过渡。

预科是英国名校的“黄金跳板”

英国预科可以说是英国名校的“黄金跳板”。英国本土教育体制中,本科阶段前的课程设定了13年。在中国,本科课程前的教育是12年。两个国家在本科阶段前,学生受教育的时间相差了一年,预科课程就是为了弥补和衔接这一年的课程。

预科是针对想去英国读本科,却因自身的语言能力限制、专业基础欠缺及教育体制的差异等因素而无法申请直接去英国读本科的同学,他们可以选择学制为半年到一年的预科就读,作为升读大学本科课程的途径和基础。

读预科期间,同学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掌握基础的专业课知识及学习方法。预科有春季开学(1月份)和秋季开学(9月份),入学要求为学生年满17岁,完成高中课程(起码读完高二,有会考成绩)。预科通常有商务类、人文类、艺术类、科学类、传媒类等方向。

预科分三种类型 课程种类繁多

预科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大学直属预科,由英国大学直属管理,学生享受该大学的师资与学术设施,完成预科课程后,如达到大学入学要求,即可升入本校本科学习。第二种是大学授权开设的预科,即英国大学授权预科给教育机构,由教育机构提供预科课程,但是教学质量受大学监管,质量也有保障。第三种是独立预科,一般由国际学校独立开设,预科成绩被大部分英国学校接受,一般这种国际学校会同时开设A-Level或GCSE课程。

琥珀教育广州分公司运营部项目经理汤慧艳表示,及早准备预科的申请,有利于在高考结束后无缝衔接预科的学习。预科课程的种类非常多,有些是大学本校下设的预科,有些是教育集团的预科;有些预科侧重理工类学科,有些预科则人文类更有优势……每种预科的课程范围和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的时候,学生务必了解清楚所申请的预科可以对接哪些大学和哪些本科专业、预科的升学率如何。这样才更有把握在完成预科的学习后,顺利升入大学本科。

读国际大一课程也可缩短时间

对于想缩短时间成本的同学,还有国际大一课程可以选择。国际大一课程通常包含大学一年级的学科和语言课程,相当于将预科和大一的课程压缩到一年去学习。完成国际大一课程后如果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学生可以直升大学二年级就读,不仅节省了一年时间,还节省了一年的学费及生活费。但通常而言,开设国际大一课程的学校数量会少一些,排名不会特别靠前,专业选择少,学生应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新华网 (编辑:saibo)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注新闻网
推荐文章

[京ICP备09033879号-4]新闻出版许可证:京新出证字第00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批字第直110105003546 号]
Copyright © 2015 联合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