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王朝:七年之战》
(美)刘宇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海底修建着连通各岛屿的隧道,天空飞舞着热气球,战士乘着风筝战斗……”这是著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在他的长篇小说《蒲公英王朝》所描写的景象,但你能想象,它的原型是汉朝的故事吗?
刘宇昆与刘慈欣在科幻界并称“大刘小刘”,正是他将《三体》、《北京折叠》等中国优秀科幻作品翻译介绍到西方,并不遗余力地在海外宣传推荐中国作家。
刘宇昆1976年出生于兰州,11岁随父母移民美国。他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美文学,辅修计算机编程,毕业后又考取哈佛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就职于波士顿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所,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的写作。
刘宇昆从小就热爱科幻,他不仅将中国科幻带到了全世界,同时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自2002年发表作品以来,已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法国科幻大奖等世界科幻文坛重磅大奖。
《蒲公英王朝》是刘宇昆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获得当年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处女作奖以及星云奖最佳科幻小说提名。
刘宇昆曾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是奇幻界的《战争与和平》,它以奇幻小说的形式重新讲述了汉朝的兴衰。”
《蒲公英王朝》原材料是司马迁《史记》。开篇从秦始皇出游一事汲取灵感,写得很奇幻:“西边的天上,一只白鸟静静悬在碧空中,偶尔拍打一下翅膀。那或许是在几里开外的二梅山顶筑巢的一只猛禽,正在寻觅猎物。但今天并非捕猎佳日。坡林平原这块被烈日炙烤的区域虽然素来是猛禽的地盘,但今天却挤满了人。数以千计的观众挤在祖邸城外的大道两旁。谁也没有注意那只鸟。他们是为了帝王出巡而来。”统治“达拉群岛”十余年之后,帝国四分五裂,再次陷入混乱。两个年轻人,一个强壮勇武,出身将军世家,誓要恢复旧时贵族的荣耀;一个机智狡猾,终日混迹市井,却胸怀开创新时代的梦想。在推翻帝国统治后,两人因不同的理想踏上了不同的征程。这两个人的原型,无疑是项羽和刘邦。《蒲公英王朝》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养分,巧妙地融合了神话、历史、军事计谋和技术创新。
刘宇昆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科学精神相结合,独创了自己的科幻流派——“丝绸朋克”。所谓丝绸朋克,就是将中国古代有趣的工程技术魔幻化、夸张化。在《蒲公英王朝》里,刘宇昆构造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奇幻世界,将背景设置在一个由众多岛屿构成的神秘国度——达拉群岛。在这里,神祇与人类共存,海底修建着连通各岛屿的隧道,用来运输作战的热气球、飞船、潜艇等。在这里,战士乘着风筝战斗,无数英雄正在上演传奇。
他用“丝绸朋克”一词指代这本小说里试图营造的一种美感。和“蒸汽朋克”一样,丝路朋克着迷于未被选择的科技发展之路,比方说发展到极致的蒸汽文明。但是它有一种中国传统木刻赋予的特色,同时浓墨重彩地渲染着和东亚相关的历史元素,比方说丝绸,比方说竹子,比方说牛筋、纸张、毛笔。当然,它还借用了海洋文明常见的生物元素,如椰子、鲸须、鱼骨、珊瑚等等。
谈及“丝绸朋克”的创意来源,刘宇昆表示:“为了讲述一个英雄和背叛的故事,我想创造一种新的审美,一些很酷的机械。它们像是古代的活字印刷术、鲁班发明的军事侦察风筝、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比如说有一架用竹子和丝绸搭建的飞艇通过不断给气囊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飞行高度,还可以靠划桨驱动。当晚上点起灯的时候,可以看到它在天空中律动,像水母一样在天穹的海洋里移动。
书里描述的假肢灵感来自《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一种靠牛筋伸缩驱动的精巧木制机关。同时小说也借鉴了《三国演义》里的很多叙事技巧。刘宇昆是在中国上的小学,每天中午都跑回家和奶奶一起听收音机里的评书,由此接触到了《三国演义》,并潜移默化地吸收着故事技巧。
刘宇昆说,虽然灵感主要来自中国文学先辈的作品,不过叙事方式刻意混合了多国文学传统里的叙事规约:书里有武侠小说那样的闪回式人物介绍,也有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比喻修辞;借鉴了唐诗格律,也仿作了中世纪英语抒情诗;书中的修辞来自于希腊文拉丁文的史诗,而工笔描写则模仿了明朝白话小说。不同的叙述传统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很酷的故事,主角背着风筝冲入云霄,在空中决斗,传达着一种反叛、挑战以及革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