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晨,国际社交媒体曝光出俄军“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被击中后的画面。这张画面展现出极多的细节,本文将在此进行一系列判读。
“莫斯科”号在被击中后侧倾的照片
据乌克兰方面的消息,他们的乌克兰军队在 2022 年 4 月 13 日深夜用两枚R-360 海王星反舰导弹袭击了“莫斯科”号,14日7时许,据俄罗斯官方媒体塔斯社称,“莫斯科”号因火灾引起的弹药爆炸而严重受损。14 日晚些时候,俄罗斯外交部表示,“莫斯科”号在暴风雨中拖曳回塞瓦斯托波尔时沉没,但据报道,当时天气温和,海上浪高约为0.8米。
战争爆发前的“莫斯科”号,这里选一张近似角度照片方便对比
在“莫斯科”号的这张“遗照”中,我们可以看到:
舰体向左侧倾斜,舰体舯部舰桥与烟囱结合部分的烧蚀最为严重,这里可能就是被导弹命中的区域。这里的两座AK630舰炮及其基座已经消失不见。光荣级巡洋舰上搭载的AK630近防炮系统为完整版,主体为一门GSh-6-30型六联装30毫米口径机关炮,备弹2000发,单发弹重390克,可对迫近目标进行4-5次拦截射击。但事实上,根据乌军袭击的规模,这些弹药可能根本没有来得及发射,两门近防炮的4000枚弹药(理想条件下)所携带的几百千克发射药可能直接成为了“海王星”导弹的威力倍增器。这些小口径火炮炮弹的殉爆相对缺乏爆发力,所以被击中部分舰体呈现出严重烧蚀的情况,但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结构崩溃。这些爆炸可能引发了附近舰壳的破裂,海水涌入导致舰体侧倾。这一区域弹药库布置密集,损管难以展开,弃舰的决定应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
“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大概是这一区域,图为苏联时代的光荣级二号舰,曾经的“乌斯季诺夫元帅”号,现在的“洛博夫海军元帅”号
不幸中的万幸是,光荣级巡洋舰设计上最大的安全隐患——舰桥两侧的重型反舰导弹发射架并未被直接命中,否则伤亡会严重很多,战舰可能也捱不到被拖曳的阶段。但起火点距离左舷最后一组发射架距离极近,发射架中的两枚P-1000“火神”型反舰导弹各拥有一个1000千克重的战斗部和超过1500千克的推进燃料,一旦被引燃将引发极为恐怖的后果。这可能也是导致该舰舰员在袭击后迅速弃舰的根本原因。换言之,这里是否被引爆完全看命,舰员的努力无济于事,留在战舰上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人员伤亡。
这张照片中,除了烧蚀部位之外,最显眼的是“堡垒”防空导弹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并未指向袭击方向,这意味着,该舰最重要的防空系统完全没有对袭击做出反应。光荣级巡洋舰烟囱和直升机库之间安装着一套拥有八个八联装发射单元的S-300F“堡垒”区域防空导弹,由直升机机库上安装的3R41雷达进行火力控制,理论上能够最多引导12枚导弹攻击6个目标,该系统最大射程200千米。该系统是苏联时代最先进的舰载防空导弹,也算得上是苏联海军第一种现代化的区域防空系统,能够为整个舰艇编队提供远距离防空掩护。但3R41雷达极为笨重,高达30吨,在设备填塞密度极高的光荣级上仅能安装在机库上的旋转平台上,以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但反应速度受到极大限制。
舰体机库两侧的4К33“黄蜂”点防空导弹系统也没能展开为战斗状态。该系统看似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但实际上却是使用斜臂发射器的。在使用时,会从圆柱体形的储存设备中起竖。在发射两枚待发弹后就要重新装弹。与S-300F承担的远距离区域防空相比,点防空战斗任务一般在距离本舰20千米以内展开,是保护本舰生存的关键,对反应速度的要求更加严苛,但4К33“黄蜂”导弹的这种设计极为拖累。在现代防空作战中,这一设计相当于用栓动步枪抵抗奔袭而来的骑兵集群。除俄罗斯外,各国海军的点防空系统或者采用箱式发射架,或者采用垂直发射系统。
“堡垒”系统安装区域的左侧,“莫斯科”号的舯部舰体外壳出现了大面积崩裂,显示出舰体已经发生严重扭曲,可能已经伤及龙骨。实际上,此时,“莫斯科”号的侧倾并不特别严重,袭击发生当晚及次日,海况条件相对良好。这意味着“莫斯科”号的纵向结构强度存在不足。舰体舯部本来是一艘战舰保持纵向结构强度的关键区域。但光荣级巡洋舰“见缝插针”式的设计逻辑,在舰体舯部设置8个大型的垂直导弹发射井,必然极大地削弱这一区域的结构强度,在舰体发生侧倾等应力分布严重不均衡的状态下,这一结构弱点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战舰生存力。
在左舷舯部几个舱段的舷窗上有火焰烧蚀痕迹,这意味着舰体内部在中弹后发生了火灾并向后蔓延到这一区域,这里距离存放大型防空导弹的发射井距离极近,殉爆风险同样极高,这应该也促成了弃舰命令被发出。整个火灾的过火距离接近60米,即舰体长度的三分之一,虽然是在左舷外侧舱室发生,这有两种可能性:1.中弹后,火灾迅速在舰舷纵向蔓延,防火门和舱内喷淋系统没能正常启动,舰员疏散与损管通道被中断;2.舰员在疏散撤离时,没有关闭相关舱室,导致火灾在较长时间后蔓延至此。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在战舰损管中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原谅的问题。在照片拍摄时,明显的明火已经消失,舷窗中不再冒出烟雾,“堡垒”系统与鱼雷舱幸运地都未发生殉爆。但舰体舯部的这道裂缝意味着该舰被修复的价值几乎已经消失。
1945年3月19日,美国海军“富兰克林”号航母被日军重创,弹药殉爆,2800名舰员中伤亡1294人,仍在有效损管下从日本近海返回乌尔希环礁紧急修理。并在4月26日凭自身动力返回纽约大修。
光荣级巡洋舰被认为是苏式“暴力美学”的集中体现,舰体匀称,起伏有致,各种强悍的武器系统堆叠布置,提供了360°无死角的视觉冲击力。不可否认,在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下,这种视觉冲击力对海军外交的加持是极为重要的。这艘战舰也曾是苏联海军一系列突破性装备技术的集大成者。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愿意,这艘战舰成了一代中国军事爱好者心中的“白月光”,关于是否应当引进该舰的争论,曾掀起过很多轮争议,但从未真正改变过中国海军战舰的进化趋势。此次事件展现出,中国海军在几十年前对未来战舰的设想,是具有充分远见的。
不可否认,“莫斯科”号被击沉的时候已经是一艘缺乏有效升级的40年老舰。事实上,阿根廷海军在马岛海战中被击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舰龄也不过就是44年,那时就已经被认为是一艘“历史的累赘”了。我们不得不感慨,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惊人的。但光荣级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却仍然值得我们根据这一事件去重新品评。
今天曝光的这张照片显示出,光荣级“见缝插针”式的布局,给战舰的生存能力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果我们从来袭的导弹的视角去观察,会发现,该舰过高密度的武器装载方式,会导致全舰到处都是危险的殉爆区域。360°无死角的视觉冲击力的代价,就是到处都是死穴。外露的武器与电子系统,不仅在维护上极为困难,在遭受打击时缺乏保护,在受损时也难以展开损伤管制。两枚战斗部不到150千克的“海王星”导弹,并未击中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就造成了12000吨的战舰的损失。
在此次袭击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承担25-200千米距离间的“堡垒”区域防空系统,还是承担5-20千米区间防空的“黄蜂”防空系统,还是负责最后阶段拦截的AK630近防炮,全部没有发挥作用。我们从照片无从判读被动防空系统,如诱饵弹是否发挥作用,但想来也是没有启动的。乌军在战前装备的“海王星”岸基反舰导弹数量就非常有限,在反复空袭之后,更是不具备发动多方向饱和打击的能力,即便如此,曾被苏联海军视为骄傲的三重防空系统,完全失效,这个结果令人唏嘘。在光荣级的设计中,我们就能看到,这艘战舰虽然堆叠了大量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系统,但其集成方式仍然非常传统、分散。在导弹兵器大兴的现代海战中,这种思路也令人费解。
“莫斯科”号曾是苏联时代的“光荣”,这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双关表述。这艘战舰的沉没,虽然不会导致俄罗斯在黑海上对乌克兰的绝对优势瓦解,也不会解除俄军对敖德萨的封锁和打击,但它对这场战争的影响,对俄罗斯的精神打击,都仍是不可忽视的。“莫斯科”号不仅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旗舰,是几十年来俄罗斯对黑海-地中海进行干预的主力,更是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残片的存放舰,它在现实与精神上,都对俄罗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光荣”的远去,并不仅仅是这艘战舰沉没的一刻,其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也还在酝酿之中。
随着第一张“莫斯科”号的“遗照”曝光,更多细节可能也会被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的相关人员释放出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继续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的资讯与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