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联合新闻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联合新闻 > 正文

口罩可能为常态 人类将做好持久战打算

更新时间:2020-04-12点击次数:16777215次字号:T|T





从新冠特点谈谈未来1-2年的情况,比预期还严重,有6个很麻烦的地方。我现在怀疑真的可能改变未来社会形态了。

麻烦1:新冠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传染病,之一
传染病并不是致死率越高,就越厉害,如果百分百致死,那么传染效率就很低,比如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非常高,但是传播效率就很低,因为载体(人)很快就死了,没办法继续当传播工具。
新冠在致死率和传染性之间取得了一个高效率的平衡:传染性非常高,但致死率不高不低,恰恰让你很难受。如果强力防治,致死率就很低,但社会代价很高;如果你不管他,传染范围很大,致死率又会急剧升高。
新冠这个特点让现在的政府、社会制度很难及时采取最有效率的措施,可以说是十分精准地攻击了各国社会制度的弱点。所以,各国纷纷中招。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结论是:现在各国的制度,根本防不住新冠的全球大爆发。无论先出现在哪个国家,都防不住。
麻烦2:50%的新冠感染者没有症状,数量太多
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不公开等相关事项,其实我在2月底就看到一些,但是咱也不敢说。这不,人民日报挑开了,咱才敢出来聊一聊这个问题,问题比预期的要严重的多。很多人认为这个病毒没那么可怕,因为重症率和死亡率低,其实事实恰好相反,就是因为nCov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低,这个病毒才比SARS可怕多了
那些被迫去医院治疗和确诊的大部分都是症状已经比较明显或病情较严重的感染者,而大部分轻症和无症状者甚至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已被感染,或企图靠自身免疫力硬扛过去,所以也不会去医院确诊隔离治疗,这种特性使得隔离和防控工作特别困难,大幅增加了病毒的传播能力。   
冰岛是现在全球各国中检测覆盖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通过大量的检测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比如冰岛所有确诊患者中接近6成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比国内高一个数量级,和之前日本邮轮上的测试结果,以及2月初时的北海道大学的研究结果高度接近。
麻烦3: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强传染性
日本NHK电视台之前放过一个关于新冠状病毒的紧急报告,根据北海道大学最新研究,在其跟踪的50多个案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平均3.4天后就能感染其他人,而且差不多一半的案例是被无症状感染者所感染的。
《柳叶刀》杂志之前发了篇论文说: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ven someone who is non-symptomatic can spread COVID-19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s of protection, such as face masks, provide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流感病毒为什么传播力那么强,每年光在美国就能让几千万人感染?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超高,高达56%~80%,所以新冠病毒从传播力上与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相比,其实更接近流感,传播力远强于SARS,MERS,当然致命性比SARS和MERS弱,但又远强于流感,重症率超过流感10倍,致死率超过流感20倍,如果综合考虑传染性和致命性两个关键因素,新冠病毒的综合战斗力其实比流感,SARS,MERS都强
麻烦4:高温效果可能不大
从东南亚、非洲、南美等现在天气比较热的地区,的新冠增长曲线看,和温带、寒带的增长曲线并没有明显区别。热的地方之所以确诊少,是因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在北温带,热带、亚热带的穷国更多,检测能力跟不上,并不是高温导致感染的人少。
JAMA今天发了一篇论文,一个有意思又比较恐怖的传播途径,讲的是江苏淮安公共浴场的新冠传播案例:
这个案例有意思的地方是浴场。这是一个正规浴场(不是大保健),男宾区面积是300平方米,有浴池,有桑拿。温度也很高  25 到 41 °C,湿度在 60%.
结果先后有 9个人感染了新冠。而且还不是同时感染的。
第一个病人是有武汉接触史,1月15号开始咳嗽, 18号去洗澡,19号开始发烧。然后第2,3,4个病人是19号去的浴场,分别在6到8天后开始有症状。5,6,7,8,9 都是后面几天去的,也分别在后面几天开始症状。最后这些人都在2月初被确诊阳性。
这个研究成果有意思的地方在于:1.温度,湿度。2.非直接接触。
也就是说,1. 病毒并不会随着高温消失,2. 病毒在高湿度环境下,可能气溶胶传播。
麻烦5:新冠防治是否成功取决于最弱的国家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制度刚好能防治住新冠,可能是应对新冠效率最高的制度,碰巧了;还有科技能力。当然,东北的那个东北国家也行。就看按下全社会暂停键的能力有多强。
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那么成功灭杀,当然不在话下。
但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暂停键并不彻底,检测也不充分、不够卖力。现在看,德国、捷克、奥地利(好像都是德语国家、有专制传统?)算是检测比较充分,强力应对,还有余力去意大利接病人回德国治疗。
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的全人口感染率至少已经是千分之1.6、1.8、1.9,基本上是已经崩溃的国家。
美国就不说了。英国、法国、荷兰、挪威、芬兰等国检测不充分,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已经不检测了,或者说检测能力饱和,或者说办法不够强硬彻底。所以这些国家,后续会沥沥拉拉一直不断,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发展中国家更麻烦。目前的传播力R0在3-4,但这个数值是在社会采取控制下的扭曲数值。如果自然状态,我之前看过一个研究数据的估值,说R0是6-9。也就是传染性翻倍。而自然传播,极有可能发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又不可能自己关起门来自己玩,发展中国家有40-50亿人,肯定还会再传回来……
麻烦6:疫苗研发很难长期成功有效
目前新冠最大的希望,一是特效药,二是疫苗。目前来看新冠疫苗即使研发出来,也很难长期防治新冠。
今天看到一个数据说:新冠病毒有66个糖基化位点,是艾滋病毒的2倍,艾滋病毒又是流感病毒的3-6倍。糖基化位点多,导致很难找准位点,而且很容易变异。(当然,现在这个情况,只是根据病毒结构特点的一个推测。希望不是现实)
目前流感疫苗只有40-60%的有效率,而且每年疫苗都不同。所以即使你打了疫苗就敢摘口罩吗?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要认真考虑下:
新冠将长期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太可怕!新冠病毒病患去世时情景惨烈!




新冠病毒病患去世时病患去世时情景惨烈!

这位医生说:

1、病人去世前的感受:

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死因,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而吸痰,靠气管镜到达不了那个终末端的地方。没有特效药。

2、开始,把纯氧输送给病人,不经口插管。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

3、挺不过,就要上无创呼吸机,或者切开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

4、治疗分为四个步骤:

1)高流氧治疗。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4)到最后,如果有条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

5、为什么不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

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条件和相应标准的。从硬件配套看,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我们的现状是,没有层流病房,也不可能按规范配置人力。我们1000多张病床的三甲医院,也就只有一张床能够满足新冠病人气管插管的治疗。

6、如果没有这些装置硬上呢?

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中枪。吸痰过程中病人受到刺激,一咳嗽气溶胶就直接喷出来了。插管之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喷新冠病毒气溶胶,整个房间的空气会被污染。所以,这种高风险、高暴露操作,在一般的病房是绝不允许的,这也是之前的非典留给我们血的教训。

7、效果

重症之后再住院抢救,医院的治疗呼吸机已经没有大的帮助。无论是上无创和上有创呼吸机(插管),对这种病最后的逆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能救活的,只有10%。只要上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就不乐观了。因为气管插管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机体的刺激,还导致合并呼吸细菌感染。几家专门收重症的定点医院,抢救成功率很低。目前,能高流氧就高流氧,能不插管就不插管。

8、ECMO是人工心肺机

就是病人的肺坏了,我就搞一个人工肺来代替。肺已经完蛋了,通过ECMO,只是一天一天的撑下去。

9、肺白了

肺白了,之后就容易纤维化。纤维化不能逆转,除非肺移植。

10、新冠肺炎的厉害

一是高传染性,二是容易成为重症。

11、预防事项

1)不要去超市挤长队,不要去楼下抢白菜。

2)能吃多吃,营养支持很重要,提升免疫力。

3)大量饮水,补充电解质,喝汤。

4)注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治疗剂量和保健剂量不同。

治疗剂量:维生素C 最多用到3000毫克每日,维生素E 最多用到1000国际单位。

国家派了几万医护人员去武汉,说明这个病不好治。

现在所有的治疗,就是安慰性治疗。

医疗专家:目前对新冠病毒患者以“支持性疗法”为主!





这个病毒非常凶险,大家一定要重视防护,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东西简直太聪明了。它TM好像是一些智慧型生物,能欺骗人类的几道关隘,连科学家和核酸检测都能骗得过。


综合几则大家不会关注到的新闻可以看到这个病毒几个令人惊惧的地方


1,它能骗过核酸检测。有时三次检测阴性仍会发病。所以,此前有医生强烈建议以CT替代核酸。更要命的是,早期的核酸检测会漏检,即阴性后让病患回家,但他仍是病毒携带者甚至超级病毒传播者。据悉,保守地说,一定程度的疑似患者核酸检测呈阴性后回家了,国内医学领头人昨日第一次对外宣称“这些人让我们压力很大”


2,它在强阳转阴时能给病患及医生一种“即将痊愈并渐好”的致命错觉。然后病毒在体内会突然启动,加速使各器官衰竭,李医生就是其中一例。


3,这个病毒邪恶的一点是,检测转阴后,体内并没有产生抗体。这跟以往的路径痕迹不一样,以前你病愈后,体内通常有了抗体。记得大家一定能摸到不久前的回忆吧,有专家就曾说过:“不排除再感染”,其实是没产生抗体。史上还有几个病没产生抗体,如乙流,乙肝等。比如乙肝吧,抑制住以后就是小三阳,身体有问题,乙肝病毒会在体内重启,立即变成大三阳,这个病毒有这个趋势。


所以有医生“打趣”说:“别的病毒智商也就70,它足够140了”——希望大家小心防护,千万保重自己。


如何预防“超级传染者”成为行走毒源?


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潜伏期是几天到两周,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这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因此,在急性传染期,有些看似健康的人,会在发病前把病毒从自己身上传给许多接触过的人,而这些人又变成新的传染源,又都有潜伏期。这样的话,1传10,10传百的超级传染者就可能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抵抗力强的人,自己不生病(没有症状),却是病毒携带者。他们通常不易被发现,却不断的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无论对方有没有症状,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二米以外),少去人多和流动大的地方,勤洗手(每次至少20秒),必要时带口罩(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等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武汉病毒还在进化,目前已“不发热,不咳嗽”!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一定会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最新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隐形传染源。

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在诊治新型肺炎过程中,迄今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介绍了一个“非典型”病例。45岁男性因腹泻3天到消化科门诊就诊,医生反复询问病史,确认其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接触史,但无明显发热及相关呼吸系统症状。接诊医生考虑正处于疫情发展期且有明确接触史,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最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在上述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该结果高度警示医护人员及公众,要进一步应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症状认识,同时更要加强识别与防护。

专家提醒,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特别是消化内科接诊患者较多。由于这部分患者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明显增加了诊断难度,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更增加传染的机会。

该结果也同时警示:由于无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很容易自己忽视。由于在潜伏期内的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在疾病发作前后传染性将会增强,因此这类“非典型”患者也会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需强化自我隔离。

研究组特别提醒,医护人员应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特别是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同时对此类“不典型”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有条件情况下行胸部CT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若提示异常,则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研究组特别强调,疫情时期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肺部X光胸片检查,因为胸片对早期渗出性病变不能够发现,极易导致漏诊。

根据此项结果,研究组提醒: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人无发热等明显症状,医务人员必须充分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排查

一线门诊医务人员,包括急诊、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必须强化防护和诊断意识,切实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也将减少其他就诊患者的暴露风险。

对于公众来说,更要意识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日常要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强调减少家庭聚会;勤洗手洗脸,对于手机、公共电脑键盘要注意定时定期消毒;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严禁随地吐痰;对于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本文来自联合号,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usauna@126.com 文章仅代表自媒体观点。



waluo (编辑:lsy)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注新闻网
推荐文章

[京ICP备09033879号-4]新闻出版许可证:京新出证字第00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批字第直110105003546 号]
Copyright © 2015 联合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